乔松茂,河北省武安市副市长。更重要的,他是武式太极拳传人。此前有采访他的报道中说:“为民,全心全意;扬拳,尽善尽美”。
乔松茂说,武式太极拳拳论中有“立身中正,八面支撑”一说,练拳如此,当官做人亦如此。不自私,不虚佞。
乔松茂说,习武者要政治爱党爱国,要道德扶危济困,要修养不卑不亢,要技艺永无止境。
如此言语,如此胸怀,也许是经历坎坷所致,也许是习练太极所参悟。在乔松茂看来,练太极拳不仅强身健体,更赋予人生别样味道。 1955年出生的乔松茂不幸与有幸相随。幸与不幸都是那个年代特有的。
他的父亲为黄埔毕业生,外祖、二伯、二舅等等一干亲戚均为国民党效力,兄弟姐妹诸多亲友散居英、美、台,如此背景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好结果。尽管其父母均是深明大义之有识之士,1949年昆明起义,拒赴台湾,从此为新中国服务,但动乱年代父母仍祸及他。他不喜欢去上学,放学回家的那条路成为他不愉快童年的见证,每天放学,他都会在这条路上被同学指指点点:“狗崽子!”“国民党!”……他一路跑着回到家,想甩开那些同学、甩掉那些烦闷。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翻出父母写的交待材料,想看一看自己的父母究竟是不是坏人。
在懵懂的成长中,乔松茂逐渐认识到父母是好人,站在大院后面的太平山顶,景色尽收眼底,心情舒畅之余,立下了作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1971年,乔松茂中学毕业后到邯郸县插队,幸遇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锦藩并拜其为师,一学就是十年,得尽真传。后李锦藩将武氏太极拳的接力棒交给了乔松茂。
从1987年到1990年四年中,乔松茂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遍访名师,陈家沟、赵堡、武当山、北京、上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和这些素未谋面的名师接触过程中,乔松茂觉得自己的心灵正在一点点的敞开,是太极拳开启了自己禁锢的心灵之门。在遍访名师后,他更加感受到武式太极拳的珍贵。
乔松茂感到太极拳的春天来了。他内心深处想有大作为的冲劲儿和无法掩埋的与生俱来的办事能力日益显现。
1987年,乔松茂发起筹备成立“邯郸太极拳研究会,在地区体委的大力支持下,他被任命为筹备组组长。本着更好地开展太极拳的挖掘整理,继承发展的宗旨,乔松茂广泛联络各流派传人、各地太极拳组织、名家及爱好者。经过两年的筹备,研究会于1989年9月成立,乔松茂被推选为副会长。
同年,乔松茂建议并参与组织了“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界联谊会”,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在短时间里联系了国内五大流派的太极拳名家和传人,联络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太极拳组织。在国内,他先后登门拜访和邀请了陈、杨、吴、孙、赵堡五个流派的太极拳名家、传人。大会召开时,他所邀请的名家全部到齐,海外也来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到会的国内外代表309人,是国内召开的大型的国际太极拳会议。大会结束后,乔松茂受到了河北省和邯郸地区的表扬和嘉奖。
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后,他又筹备成立了“武式太极拳拳社”,各地武式太极拳门人和爱好者推举他任社长。
为了更好地弘扬武式太极拳,乔松茂先生不惜跋涉三千余里,到辽宁抚顺授徒传艺,并协助辽宁组建了“武式太极拳研究会”,播下了武式太极拳的火种。
如今,乔松茂的学生遍及辽宁、甘肃、新疆、河南,河北、浙江、广东等省及海外各国,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乔松茂三十年练拳生涯中,领悟了先人博大胸怀和修养境界。“先做合格的人,然后是太极拳人”。在长期练拳过程中磨炼自己,逐步完成了太极拳从练形、练意到练理,从心知到身知的过程;逐步体会到内动大于外动,外动小于内动的武式太极之诀。
作为武式太极重要代表人物又身为政府官员,历史少见,现今不多。乔松茂认为,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文化,教人练拳也教人做人,教人认识世界。做为政府官员,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为一方百姓做主,做官的也是人,要“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不争,不躁,不张扬。武艺辅佐了做官之道,官位开拓了从武的视野……有座右铭曰———“同外国民族争强方为好汉,对自家乡亲和气乃真英雄”。此话制成条幅,悬挂在办公室,为做官做人之本。
中国武协副主席刘哲曾赠给乔松茂一幅中堂,上书:“献身太极,无尚光荣”。简单的八个字,却足以浓缩乔松茂为太极而奉献的一生。
——摘自博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