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2017年5月29日至30日,广东顺德区太极拳协会乔式太极拳代表队参加由河北省邯郸市体育总会、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古武当国际武学交流大会暨‘古武当•真武魂’武学名派名家绝技展演活动,来自河北、广东、黑龙江、山东、山西、河南、天津、新加坡等地的50多个武术、太极拳组织600多人参加,本次武学交流大会的竞赛项目包括太极拳和武术套路等项目。顺德区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总教练徐宏率领9名乔式太极拳代表队的队员,参加了集体、个人拳术和器械等比赛,经过两日的紧张比赛,共夺得了1个团体金奖、5个个人金奖、5个个人银奖和5个个人铜奖。
顺德区太极拳协会乔式太极拳代表队进场
河北邯郸是武术之城,是很多优秀拳种的发源地,特别杨式、武式、乔式太极拳被誉为邯郸的“一树三花”。2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于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隆重召开。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武术名家们有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白敏植先生,邯郸市体育局局长董保军先生,邯郸市体育局调研员王文涛先生,邯郸市体总办副主任尹雅玮先生,邯郸学院邯郸太极文化学院院长、邯郸市太极拳促进会顾问田金龙先生,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运动与健康系主任袁斌先生,中国武术八段、古武当国际武学交流大会形象大使、邯郸市太极拳促进会顾问戈春艳女士,中华民间传统武术联盟主席、古武当国际武学交流大会形象大使刘玉强先生,邯郸市武术协会主席孙华斌先生,邯郸市太极拳促进会会长郭虎先生,古武当山景区董事长张更学先生,古武当武学大会组委会秘书长、邯郸市太极拳促进会秘书长谢永广先生,古武当国际武学交流大会总裁判长赵志强先生、仲裁委员会主任梁运斌先生,原秦皇岛市武当拳法研究会会长左致强先生,香港国际武学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席周永兆先生,广平胡堡六步拳传承人张志广先生,衡水市武术研究院院长、尚派形意拳名家李文军先生,“雄州三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阴阳八盘掌代表性传承人刘乐民先生、雄县武术协会副主席潘向阳先生和郭跃进先生,高阳县武术研究会会长常保生先生、副会长刘素花女士,孙禄堂武学传人马凤山先生,中华民间传统武术联盟副主席、河北武派太极拳传人常军先生,河北省何氏弹腿门武学研究会会长何万成先生,北京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式摔跤名家王同庆先生,廊坊自然门传人梁志礼先生,太极微信公众号总编古泽青先生,中华民间传统武术联盟江油分会王克乾先生,鬼谷子武学研究院院长苗永亮先生,中国国学书画院院长田野先生,邯郸市太极拳促进会副会长、名列“邯郸太极七贤”的乞志顺先生、赵宪平先生、李广珍先生、孙亚中先生,邯郸市武协副主席牛廷臣先生、李中安先生,邯郸市武协副秘书长朱晓平先生、竞赛处副处长张敬华女士,峰峰矿区太极拳协会会长秦保顺先生、副会长杨继东先生,邯郸市复兴区太极拳协会会长王希芹女士、常务副会长高献国先生、《太极风》报原执行主编张立岐先生,邯郸市孙禄堂武学协会会长王武泉先生,邯郸钢铁集团武术协会主席贾洪斌先生、副主席李玉庆先生等。邯郸搏击协会办公室主任宋恩红女士主持开幕式。在邯郸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董保军致开幕词和科星太极拳创始人、本次大会冠名企业董事长刘玉强先生致辞之后,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白敏植先生宣布大会开幕。
领导和嘉宾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乔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重要代表人物张欣基、徐宏、闫红洁展演了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乔松茂先生创立的乔式太极拳。由于乔式太极拳首次单独立项在发源地参与这次赛事,河北和广东分别组织了五支队伍参加了这次盛会。
乔式太极拳五支参赛队伍
河北邯郸张欣基、闫红洁展演乔式太极拳、剑
广东顺德徐宏展演乔式太极拳
张欣基、徐宏、闫红洁三人喜获名家表演奖
张欣基、徐宏被大会评为当代武学名家
顺德区太极拳协会乔式太极拳代表队被大会评为最佳团队奖
开幕当晚举行的团体赛中,顺德8名参赛队员演练了乔式太极拳原地正反八式,一举征服了裁判们,勇夺金奖。每位队员获得一个金牌和一张证书。在个人赛方面,顺德代表队也夺得了5个个人金奖、5个个人银奖和5个个人铜奖。其中,戴珍(太极拳金奖、太极剑金奖)、苏伟垣(太极拳金奖、太极剑银奖)、梁小燕(太极拳铜奖、太极剑金奖)、梁翠雲(太极拳金奖、太极劍銀奖)、及翔(太极拳铜奖、太极剑银奖)、 肖惠文(太极拳銀奖、太极劍銅奖)、陈东生(太极拳银奖)、陈宵(太极拳铜奖)、张云涛(太极拳铜奖)。
陈东生乔式太极拳赛场英姿
陈东生乔式太极剑赛场英姿
苏伟垣乔式太极拳赛场英姿
苏伟垣乔式太极剑赛场英姿
陈宵乔式太极拳赛场英姿
陈宵乔式太极剑赛场英姿
梁小燕乔式太极拳赛场英姿
梁小燕乔式太极剑赛场英姿
戴珍乔式太极拳赛场英姿
戴珍乔式太极剑赛场英姿
梁翠云乔式太极拳赛场英姿
梁翠云乔式太极剑赛场英姿
及翔乔式太极拳赛场英姿
及翔乔式太极剑赛场英姿
张云涛乔式太极拳赛场英姿
肖惠文杨式太极长拳赛场英姿
肖惠文陈式太极剑赛场英姿
乔式太极拳是著名武术家乔松茂先生在全面科学的继承传统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又有创新而发展形成的,它的立身中正、一步一桩、重内不重外的独特功法以及集强身、益智、御辱、修身四大功效为一体的武学体系,使它成为中华武学的一支奇葩,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规范的拳架,独特的健身及击技功效,在第三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和杨、武式太极拳同被誉为“古城邯郸太极文化一树三花,均是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以国粹而载入史册”。并在第五届香港国际武术节设为单独比赛项目,大会评为传统武术挖掘整理拳种。2005年以来每年被《中国体育年鉴》收录。海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批求学者前来拜师求艺,并相继在各地成立了研究会,对其功理、功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撰稿:陈霄 摄影:徐宏、陈东生、张云涛等)